EN
政策纵览
Policy Overview
返回列表
【地方】(2006)关于印发《河北省商务厅关于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7-04-09

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现将《河北省商务厅关于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附件:《河北省商务厅关于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意见》

二○○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河北省商务厅关于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意见

 

    一、我省开发区“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1、“十五”期间,我省开发区健康、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翻两番的预定目标。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在30%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6.2%,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8%,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2000年的28家增加到2005年的162家;年引进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由2000年的7家增加到2005年的50家;引进亿元以上内资工业项目由2000年的3家增加到2005年的67家;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80亿增加到2005年的362.2亿元。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开发区初步形成,为“十一五”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外省先进开发区比较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3开发区尚未实现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龙头型大企业少,年工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7家;1/3的开发区年利用外资不足500万美元;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全省开发区平均固定资产投入约50万元/亩。开发区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急待提高。

2、 “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发区将陆续转向“二次创业”阶段。“一次创业”一般是指开发区通过集中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培植税源为中心的发展过程。而“二次创业”则是优化服务、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塑造品牌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实现“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的转变,并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加速发展,必须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规模效益并重的转变,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从单纯引进向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转变,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十一五”期间是开发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尽管国内土地政策环境仍将偏紧,但金融环境将大大改善。我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同时有面临北京奥运和天津滨海地区开发的良好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开发区发展纳入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成为可能。未来五年,摆在全省开发区面前的两大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同时,要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新鲜经验。

二、“十一五”建设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4、“十一五”时期,我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河北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两个《建议》,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深入贯彻“一线两厢”、“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力争机械设备制造领先于全省发展水平,沿海开发区的临港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的亮点,现代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先导产业的发展在全省占主导优势。使开发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大企业投资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集约化发展最好的核心示范区。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5、按照以上总体要求确定“十一五”开发区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全省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翻两番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保持年均增长26%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成倍增长,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入和产出实现成倍增长。到2010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为:

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

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250亿元;

进出口总值达到100亿美元,占全省比例提高到30%

5年累计利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省比例提高到40%

5年累计使用内资2000亿元。

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120%

单位生产总值耗电、耗水水平比“十五”末降低20%

(全省各开发区“十一五”目标 见附表)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

6、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一是加快引进跨国公司,把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延长和扩展产业链的项目,作为重点招商项目。着力引进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环保产业的外资项目。积极引进国外大公司和行业知名公司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并推动和带动我省相关企业为之配套合作。二是积极推动服务业利用外资,力争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开发区要率先在服务业利用外资上有突破。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和国际会展业。三是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按照各区“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有针对性招商。确定重点招商方向,推动对重点国家、地区和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研究制定招商引资的激励政策,大力发挥专业招商中介机构作用。力争到未来五年引进世界500强项目50个,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00个,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个。

7、要努力抓好国内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工作。认真研究国内知名公司的市场发展和投资倾向,利用南资北移、北京奥运、天津滨海地区大发展和京津地区企业异地改造的有利时机,加大国内资金招商力度。面向国内发达的地区和国内著名企业高科技项目及研发机构,利用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壮大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广泛吸引国内资金投资高科技。要努力吸引更多地国内著名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落户开发区,使开发区内更多的企业同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联系,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发展高新技术提供信息、科技和管理等方面支持。力争“十一五”期间引进内资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0个。

8、全面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努力增加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紧缺资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完善优化进出口通道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重点发展“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加快由低层次向深加工转移,大力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加工贸易,办好出口加工区。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到“十一五”末,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开发区达25个,超5亿美元的达10个。力争在服务贸易上有突破。

9、广泛招才引智,加强在职培训。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下大力引进长远发展所急需的国内外管理和技术人才,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国际合作与交流。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力争引进博士、硕士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类高中端人才3000名。广泛利用国内、外培训机构加强培养、培训。力争全省开发区管理人员普遍进行现代管理培训,力争轮训3000人次。努力构建开发区人才高地,为加快开发区十一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

10、在加强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再创新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各开发区要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秦皇岛海湾电子、保定新能源、石家庄高新区以岭药业等现代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完善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制定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入区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金融机构、自然人和外商投资者参与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事业;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把发现、引进、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

11、加强开发区国际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到开发区创业。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优势,用集群式创新理念,通过创新--孵化--成长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向集群式发展;形成以大学和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知识集群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集群或研发集群。“十一五”期间,每个开发区要建成一个至少2万平米建筑的公共孵化器,鼓励建设若干企业孵化器。力争入区孵化企业的数量、面积、吸收投资、营业收入和效益明显增加。

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

12、开发区要结合我省十大主导发展产业和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实际,准确定位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年工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0家,超50亿元的企业20家。提倡“一区一主业”即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一个主导产业、二至三个支柱产业。一是本着“突出优势、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明确产业导向。二是围绕开发区的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三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开发区,以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13、加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面宽、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加速发展粮油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建材、羊绒等产业,加速形成若干具有百亿产值潜力的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先导产业方面,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突破重点,加速形成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详见附表)

14、秦皇岛、唐山、沧州等沿海开发区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秦皇岛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唐山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沧州临港开发区、黄骅港开发区要发挥沿海用地宽裕和运输便利等有利条件,积极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建设大型港口、大型发电厂、大型炼油厂、大型钢厂和大型造船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及临港加工等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投资便利化

15、软环境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中心,积极推广秦皇岛和廊坊两市对开发区实行委托执法和授权管理的做法,完善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服务和综合协调能力。继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市场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全程服务和长期跟踪服务,把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落到实处,不留盲点和空缺;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推进企业诚信、政府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取信于商,示信于民,使开发区成为高效服务和诚信示范区。

16、继续倡导在全省开发区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要认真总结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开发区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改进管理促进发展的经验。要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育项目策划、市场分析、技术咨询、设计包装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信息、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1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十五”期间,要根据开发区规划的产业发展需要,高标准建设开发区内的道路、电力设施、供排水、排污、通讯、集中供热、供气、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所有开发区都要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实现统一规划、集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集中治污,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发展较快的开发区要以“新九通一平”为目标,完善专业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和整体配套水平,积极引进金融、法律、物流等现代服务机构。为提高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制定专门评价体系。

18、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用管委会财力引领、拉动社会资金、金融信贷等广泛参与开发区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用管委会信用获得基础设施建设紧缺的银行信贷和企业投资。努力降低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八、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建设紧凑型工业新区

19、控制和提高供地标准,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十一五”期间,要切实提高投入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与“十五”相比,投入由50万元/每亩的平均水平提高到120万元以上,实现土地开发翻一番,生产总值翻两番,成为集约式发展的示范区。开发区平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力争高于省规定的160万元/亩(国家级)、 80/亩(两厢地区)和120万(一线地区)标准。“十一五”期间新建设项目容积率,除部分沿海开发区外最低不得低于0.550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要注重盘活现有建设用地,鼓励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注重对停产、破产和转产企业闲置厂房的再利用。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对超过规定时限、批而未用的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收回。

20、大力提倡、推广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各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和用地实际,建设多层工业厂房。鼓励中小企业租用、购买使用;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建设用于出租出售的多层标准厂房。制定并完善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措施,严格限制单层厂房;严格控制超宽道路和超大广场建设,严格控制大型房地产和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多层标准厂房的建筑面积要由“十五”末的50万平方米提高到150万平方米。

    九、开展创建集约开发区、绿色开发区、节约开发区、和谐开发区活动

21、开展四创建活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活动将贯穿“十一五”始终。活动将通过培训、考察、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展开,以达到全面提高我省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目的。

22、创建集约开发区,实现集约化发展。要通过创建集约开发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提高入区项目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区内企业效益。把开发区建成全省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到“十一五”末,全省开发区单位面积外资承载量要提高30%,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提高一倍,单位面积生产总值提高一倍。

23、创建绿色开发区,实现“环境友好”。我省已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河北,开发区要按照环境友好的目标,树立环境友好理念,以建筑绿色、项目生产工艺绿色和整体环境绿色为核心创建绿色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中要认真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和集中治污体系建设。开展“生态工业园” 和“生态企业”试点。全面推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促进环境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

24、创建节约开发区,实现经济低成本、高效益运行。建设节约型开发区,是实现全省开发区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突出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坚持土地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形成上下游产品有效利用和“资源-产品-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三是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率先探索建立在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高效节约的管理制度,并及时总结推广。四是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25、创建和谐开发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坚持企业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妥善解决工业发展与失地农民矛盾,作好实地农民培训和安置工作,完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协调区内区外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推进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及时妥善解决好劳资各方出现的问题,亲商又亲民,富商又富民;不断完善区内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及社会治安状况。

做好新时期开发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开发区发展方针,开拓思路,鼓足干劲,切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全省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