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红桥房产总公司、蓟县地矿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吴延龙同志2月22日在2009年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题为《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坚定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吴延龙
(2009年2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2008年工作进行总结,部署2009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土地管理模式,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关注民计民生,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用工作实效评价干部;恪尽职守,用心工作,用效果检验业绩,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土地管理,保障用地需求
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实行指标额度管理与项目挂钩,全市统一调控。既确保用地,又防止闲置,全市359个项目涉及新增用地5330公顷,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土地指标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审批变成了服务,权力变成了责任,瓶颈变成了平台;实现占补平衡。开垦耕地8.5万亩,当年用于平衡5.5万亩,储备3万亩,新确定后备资源7万亩,为今明两年实现占补平衡提供了保障;加强经营性土地收购。中心城区新增储备542公顷,累计储备3200多公顷,增强了政府调控市场的财力物力;规范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有287宗、1984公顷工业用地实行公开出让,平均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分别比国家标准高3.8%和59%,采取“一分离、三同步”措施,使企业提前30天进场施工;把好源头,调控房地产市场。出让房地产用地1396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002公顷,严格执行两个70%的要求,保证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使商品住宅结构更加优化;确保政府土地收益。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千方百计增加土地收益,实现市级政府收益70.38亿元,四项政策性成本12.7亿元;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的编制并已报经国土部批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展良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从无到有,发证率达到80%,权属纠纷调处率达92%,为实现凭证用地管地奠定了基础;土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通过与国土部签署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合作备忘录,新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一批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土地政策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土地执法监察进一步加强。建立了早发现巡查机制,对392宗、2958.27亩违法占地建筑及时拆除,占违法用地量的55.2%;加强了法律培训,对8161名区县、乡镇及村级干部进行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了保护国土资源的法律意识;贯彻15号令,通过专题会议向各委办局、区县、乡镇干部共440人宣讲政策,提高各级干部治理违法用地的共同责任意识;八次卫片清理出的750件违法案件全部办结,违法用地比七次卫片同比下降了63%。
二、加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监管
住房保障成效明显。落实住房保障四项管理办法和5年规划,向13万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比上年增加75%,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5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倍,发放租房补贴4万户,比上年增加1.7倍,完成100万平方米市区危陋房屋拆迁安置;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适时出台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房地产交易量14.9万套、1407万平方米,交易量降幅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十七位,交易价格稳中有降,同比下降4.5%;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30070套、127亿元,使交易行为更加规范、安全、便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天津召开40个城市现场会,推广“天津模式”,此外,开展了新建商品房资金监管试点工作;房地产登记行为更加规范。实现了全市国有土地房地统一登记,全年累计办理各类房地产登记39.5万件,启用二代身份证识别器和电子照相系统,防止交易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保护权利人的权益,加大补登工作力度,为1.52万户群众补办了房地产权证,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房屋管理进一步加强
物业管理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增管业面积2181万平方米,建立了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实现52个退出项目平稳过渡,调处纠纷187起,维护了社区稳定,修订《物业管理条例》,将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日常活动纳入社区管理范畴,形成行业主管部门、基层政府合力监管物业管理的局面,通过下放三级物业管理资质审批权限、提升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水平、简化物业招投标程序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迎奥运历史建筑整修和“平改坡”任务全面完成。编制了历史风貌建筑整修标准,制定了《既有建筑综合整修设计导则》,开展了对393幢、56.3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整修,原大清邮政津局、百福大楼等一批著名建筑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为城市景观的精品,奥运迎宾线路和重点地区384幢、172万平方米房屋“平改坡”改造任务按期完成,为我市协办奥运增加了亮点;强化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完成公房维修518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公房维修454万平方米,17万户居民受益,公用公房维修64.66万平方米,447个使用单位受益;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及部分公共设施开展安全鉴定,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小分队赶赴四川、陕西抗震救灾,累计对258幢城市建筑、1.5万户农村住宅,共计330万平方米建筑进行排险鉴定和震后安全性鉴定,受到当地政府高度赞誉。
四、地矿管理进一步深化
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全面完成。蓟县山区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126个小矿山全部关闭,整规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九部委的联合检查并得到充分肯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取得新成效。编制矿山环境治理规划,蓟县小渔山、罗庄子等5个矿山治理示范工程成效明显,组织申报的6个矿山治理项目全部获得国家批准,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2410万元;矿业权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严格按规划设置矿业权,实行新立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对原行政审批无偿取得的地热采矿权到期后全部实行了有偿延续,收取矿业权价款76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22亿元,超额50%完成年度征收任务;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新成果。《天津地质勘查规划》经国土部批准实施,七里海应急供水水源地详查、平原区1:50000高精度重力普查等多项勘察项目取得新成果,公益性地质资料及地质成果实现网上公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地热井智能网络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地热开发的远程适时监控,承办了亚洲地热国际研讨会,组织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申报“中国温泉之乡”命名获得成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编制了我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完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37项,保障了建设项目地质安全。
五、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房管到金土工程,提高行政管理技术含量,构建了金土工程基本框架,建设了支撑网络业务平台的“一张图工程”数据结构,完成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修订了地方性法规《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了《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理管理规定》两个规章,发布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5件,制定了局规范性文件75件,针对国土房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制定新措施,形成专门纪要53项,初步形成了一套涵盖各项管理职能、相互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使国土房管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文件可遵、有纪要可据;机构配置进一步完善。理顺区县国土分局管理体制,制定下发了12个涉农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三定方案,组建和规范了区县分局下属事业单位,为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组织保证;组建了物业事务服务中心、社会保障住房管理中心两个处级事业单位,为国土房管职能的延伸提供了组织保证;科教工作扎实推进。确定科技项目25项,组织完成20项科技成果验收,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行业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累计完成培训23735人次;国土房屋管理学院建设取得新成绩,08年招生突破2000人,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77%;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受理来信来访2.7万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102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走访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局长信箱收到的331件群众反映的问题全部及时解决或答复,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满意率达94%,信访工作得到国土部、建设部和市信访办通报表彰;加强窗口建设。主动为企业服务,分别组织了18家驻津商会、协会和37家外资外地企业服务座谈会,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困难,通过举办4场政策解答会,为315家开发企业和300名区县招商部门领导讲解了国土房管政策,受到区县和企业的欢迎,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我局位列第一;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应公开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全部公开,维护了利益关系人的知情权;建立了全市国土房管系统政务网站群,市局门户网站在国土资源部的评选中连续两年获得省级第一名;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对一般经费和专项经费支出预算、局属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支出实行总量控制,并按季考核,做好政府采购基础管理及专项检查工作;强化内部审计。规范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整改率达到100%。
同志们,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局干部职工尽心竭力、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对全局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着眼于全市发展做好工作的大局意识还需要提高;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创新思路还不开阔,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主动作为,积极处理矛盾的综合协调能力还需要提高;基层建设、基础工作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制度的建设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
2009年将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市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保增长将是新年度的主题。结合国土房管管理职能,需要积极应对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三个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市委关于“三个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判断,表明了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已形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新格局。按照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和市发改委等部门提出的09年投资计划,结合我市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测算,预计今年新增建设用地实际需求量将比上年度提高约25%,预计在7000公顷以上。因此,确保项目用地,解决好土地规划、计划指标、占补平衡仍然是国土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是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扩大,土地市场竞争强度的恢复尚需一定的时间。2008年中心城区经营性土地成交量为161公顷,较2007年下降了45.4%,竞价产生平均增价幅度仅为6.4 %,较2007年下降20个百分点。虽然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分析,其效果尚需逐步显现,09年仍将是价格调整和投资调整年。购买土地的新增投资量放缓,经营性土地需求不足的格局,上半年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经营性土地出让仍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市场预期信心不足、竞争减弱,面临着实现全年政府土地收益目标的挑战。
三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尚未完全释放,促进房地产交易量回升面临挑战。虽然国家启动了相关政策,通过减税让利等措施刺激住房消费,但由于对房地产市场信心的恢复还需一个过程,上半年房屋交易将会继续维持低量徘徊的局面。监测显示,去年11、12两月交易量虽环比上升,但增幅逐月下降,而今年1月份商品房成交57万平方米,仅与上月持平,且低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反映市场信心还未完全恢复,此外,08年空置房比上年增加41%,消化空置房对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增加了难度,房地产市场将呈现低开平走的势头,预计上半年房地产交易量方面不会有较大起色,推动居民住房消费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是贷款、融资的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资金仍然是保障房建设和危陋房屋拆迁的瓶颈。虽然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拉动内需的措施,我市亦与中德储蓄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但从目前银行放贷的动态观察,资金落实到项目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从时间上看,一季度如不能改变资金短缺的局面,将会影响到今年保障性住房开工和危陋房屋拆迁目标。
五是物业建设遗留问题的存在和村委会换届,反映在物业管理和征地中的矛盾将会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物业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早期项目维修基金不落实和房屋质量等问题,对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逐渐显现,08年由此引发的矛盾有36起;加之物业收费标准低、物业服务能源消耗成本高等原因,加剧了物业企业负担。08年曾有73家企业提出退出预警,43家企业相继退出。物业问题将是新年度社会矛盾的一个新的焦点。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项目用地增加,土地征收量加大,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维护农民权益的任务更加重要,尤其今年是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年,农村中各类矛盾以地为诱因将会凸现和放大,上一个选举年度以地为诱因曾发生各类上访案件9780件,经济利益和权属矛盾将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通过学习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新的一年既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最大的一年,也是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发展的一年;既是矛盾相互交织,面临挑战的一年,也是锻炼队伍,增长才干,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展现国土房屋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一年。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用心把握、积极应对、主动作为。
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渡难关
落实市委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和市政府“与企业心连心共命运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将今年确定为“帮企业解难、助企业发展”服务年,从8个方面采取26条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
减少审批事项。将26项审批事项压缩31%共8项,减少到18项;压缩审批时限。对各类审批事项再提速,平均办理时限由16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压缩60%;减轻企业负担。年内对困难企业现状补办出让减半收取政府土地收益和房地产交易手续费,允许企业缓交或分期支付房屋安全鉴定费、地热探矿权价款,平原区内建设项目压覆流体矿产免予评估;下放管理权限。下放物业管理招标备案、经营性土地出让方案备案、市内六区以外土地初始登记复核权限;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中德储蓄银行、建设银行3年内各提供200亿元资金和使用住房公积金60亿元,给保障房建设企业以资金支持;设立外币账户为首次购买土地外商提供方便;增设维修资金专户网点,方便收缴和使用;土地出让实行网上远程交易,一处挂牌,全市竞价;建立土地审批、房地登记两个联合审批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供地效率。工业项目用地实行“一分离、三同步”,使项目提前30天开工;工业用地、保障房用地公示期满后挂牌出让时间由10天缩短为1天;简化证载面积与实物不符的土地现状补办手续,变两次登记为一次登记;建立局领导与企业联系点制度,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困难企业现场服务;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帮企业解难、助企业发展”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对外管理业务专用电话、网址,为企业反映问题提供绿色通道。
二、保障项目用地,保护土地资源
(一)通过“四个保障”,落实项目用地
规划保障。将国土部批复的土地规划大纲作为审批依据,确保已纳入规划大纲的项目用地;在土地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将尚未纳入修编的新项目纳入修编保障用地;通过统筹地类安排,结合二次土地调查,在主要建设用地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之间,预留发展空间。上半年编制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年内完成12个涉农区县的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50%以上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指标保障。继续实施土地指标的额度管理,统一调控,深化征转分离试点,坚持土地指标与项目挂钩,提高指标效率;严格土地利用标准,在节约集约中拓展空间,节约指标;按照重点项目靠增量,一般项目用存量的原则,消化50%的存量指标。
占补平衡保障。加大耕地开垦力度,耕地开垦量安排7万亩,连同上年节余的3万亩,后备耕地资源达到10万亩,满足先补后占的需要;允许后备资源缺乏的区县通过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方式,由全市统一平衡,保证其发展;督促用地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开垦费,提高开垦费到位效率,完善开垦费交纳与区县开垦耕地直接挂钩机制,调动开垦耕地积极性。
审批保障。加快审批,保证项目及时用地。将现有的土地联合审批临时机制固定为长效机制,提供土地审批一站式服务。从土地预审到出让,各个环节的平均办理时限由16天压缩到3天,提速80%。
(三)保护耕地,深化改革
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一季度完成全部1:2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建立我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上报国土部核查验收。在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抓紧开展城乡地籍调查,确保按照国务院要求,以10月31日为标准时点统一变更有关数据。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保护农民用益物权。
确定耕地保护范围。结合二调成果,通过12个涉农区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定区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标志,落实国家下达的656万亩耕地保有量、53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贯彻15号令,市、区县两级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共同责任;按照《天津市耕地保护模范区县管理办法》,细化考评方案,提高各区县依法保护耕地的意识和水平。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第一批试点重点抓复垦,“三镇两村”未复垦土地540公顷,9月底前完成;第二批试点的“九镇三村”重点抓规范运行,明确整理复垦实施进度和验收标准;第三批试点重点抓项目储备,做好规划和方案编制,建立项目区备选库,为向国家争取批规模创造条件。
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健全四级执法监察网络,强化土地动态巡查,加强重点巡查,将违法用地遏制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15号令,严格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健全与纪检监察、公检法机关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联合办案,提高案件查办效率。土地违法案件做到立案、告知、处罚、移送、结案五个100%,违法用地控制在3000亩以下。
实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突破。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要在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挂钩试点上实现新突破;在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实现新突破。
三、把握需求,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
增加土地储备。结合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各区县的近期建设规划和房地产市场需求,在确保土地市场调控、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全市计划收购经营性土地4000公顷。其中,“规划环外环”内1200公顷,滨海新区1600公顷,其余区县1200公顷。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全市新增“净地”2300公顷,累计储备“净地”6500公顷。
保障用地需求。全年计划供应土地5408公顷。工业用地3000公顷,其中,滨海新区1800公顷,其余区县12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308公顷;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用地1100公顷;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1000公顷,其中,滨海新区400公顷,其他各区县300公顷,“规划环外环”内300公顷。
市级土地收益。09年“规划环外环”内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出让300公顷、建筑规模730万平方米。考虑当前房地产形势,要确保当年出让项目收取额不低于去年的目标。市级土地净收益确保完成50亿元,力争达到70亿元;四项政策性成本确保完成13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
四、抓实、抓细、抓具体,住房保障工作和危陋房屋拆迁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770万平方米、11万套,建设规模比08年增加30%;向5万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比08年增加25%。全年为1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比08年增加26%。加快危陋房屋拆迁安置,完成拆迁230万平方米、5.48万户,其中,市区危陋平房100万平方米、3.62万户;城中村100万平方米、1万户;小二楼30万平方米、0.86万户。
今年住房保障工作要以提高租房率为重点,使取得租房补贴资格的低收入家庭早受益;以促开工为重点,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重点,解决危陋房屋拆迁安置和保障房建设融资问题;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提升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水平。妥善安置拆迁困难家庭,确保拆迁稳定。
按照盯死一季度,狠抓上半年的原则,按旬、月、季排出住房保障进度计划。上半年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20个项目、378万平方米、6万套,占全年任务的69%,其中:一季度13个项目、208万平方米、3.3万套;二季度7个项目、170万平方米、2.7万套。上半年租房补贴的资格审查率与租房率分别要达到80%、65%。
五、加强监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监管和调控。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把握市场运行态势,提高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按照交易量同比增长不低于10%、交易价格涨幅回落约5%的预期目标,落实中央和我市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从土地供应源头上调控房地产市场,按照两个70%的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应量;举办多种形式房交会,搭建平台,促进房屋交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媒体发布中央及我市颁布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成效,稳定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启用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网络系统,与各监管合作银行系统对接,实施预售资金监管;继续做好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治理整顿,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完善服务,维护百姓权益。加大预告登记入住满两年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力度,全面完成剩余26个项目、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的补登工作,为1.09万户居民解决办证问题。
六、深化房屋管理,提高居住水平
加强物业管理。着力破解物业费收费标准和收费率双低、物业专业人才匮乏、建设环节遗留问题多、相关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难点问题。严格落实新建住宅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对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新建商品住宅小区要求物业企业不得接管,防止不合格的物业产品进入市场。加大对违规物业企业退出项目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协调区县政府做好退出后无人接管项目的底线服务工作。协调解决普通商品住宅物业费政府指导价格标准低、住宅项目物业服务用水用电未按民用价格标准执行等焦点问题,帮助物业企业渡难关。加大对业主主体意识、合同意识和消费意识的宣传,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严格落实新《条例》确立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和物业承接验收等8项新制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监督作用,合力解决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对物业企业进入与退出环节的行政监管,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实现我市整体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提升公房管理水平。完善直管产管理网络系统,提升服务水平和科技管房的水平。实施210万平方米民用公房维修,使6万户居民受益。维修公用公房69万平方米,使400个使用单位受益。推动单位产、私产房屋维修,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建立危险房屋抢修解危应急专项资金,妥善解决好危险房屋、无人管理房屋等突出问题。
做好既有房屋改造和安全住用管理。建立既有房屋安全使用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我市既有房屋危险性变化动态监控。对城镇范围内2.6亿平方米既有房屋进行安全性普查,建立安全使用档案。对严损和危险房屋进行强制性安全鉴定,确保群众住用安全。组织对中心城区约740幢,建筑投影面积519万平方米楼房实施 “平改坡”改造。
七、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基础工作。继续完善《保护图则》,为672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保护、整修、利用的标准和方案;建立管理部门与历史风貌建筑产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等相关人的联动、共管机制;编制6个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规划。
建设五大道“商旅聚客锚地”和“创意产业锚地”。推进五大道、解放北路等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做好五大道“商旅聚客锚地”和“创意产业锚地”建设,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亮点。完成“创意产业锚地”起步区的规划招商,“五.一”前实现对外开放;完成“商旅聚客锚地”土地整理和挂牌出让,启动庆王府等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的整修。
开展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修。对544幢、82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进行安全查勘,对其中具有重要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专项整修。
八、加强地矿管理,开拓地矿服务新领域
巩固、扩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矿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非法采矿“死灰复燃”。加大巡查力度,指导蓟县地矿局、各区县分局查处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强化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在“治乱、治散”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治本”之策,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巡查监控网络,做到对各种非法采矿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全年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加强滨海新区地质工作,为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地质安全保障。开展滨海新区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和东疆港保税区地热资源勘查,指导我市滩涂及浅海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开展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加快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监测、评价和设施建设,重点要完成临港工业区、汉沽区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建设,同时开展监测工作,为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开展中新生态城地质环境调查,并编制中新生态城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为生态城建设提供地质服务。
进一步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水平。支持地热旅游项目的开发。指导东丽湖度假旅游区完成“中国温泉之乡”命名后地热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支持东疆港、武清大黄堡等地热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开展浅层地热回灌技术攻关,争取实现新近系地热回灌技术的新突破;完善地热井智能网络化系统,不断提高地热资源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水平。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进度。落实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今年对全市需要恢复治理的废弃矿山、采砂坑、关停的砖瓦粘土矿坑等进行调查,指导重点区县编制治理计划;年内启动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6个治理项目;完成蓟县大兴峪废弃矿山(二期)、水泥石矿等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工程,实现面积70公顷的治理目标。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在继续组织对蓟县山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监测,并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防范措施的同时,加强滨海新区和蓟县山区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城市建设中的先行性作用,保障城市建设的地质安全。完成天津七里海市级地质公园批复工作。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科技含量
信息化网络已成为我局行政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具和平台,09年要以房、地、矿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中心和覆盖国土房管主要业务的网络平台及二三维联动应用系统,初步形成网络体系支撑下的地下查、天上看、网上管的格局。
提升网络系统水平。结合新机房建设,采用新技术升级网络系统。使137条线路由固定带宽变成可调带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潜力。将远程备份系统扩建改造为远程容灾中心。在市中心区发生意外,局数据中心自动漂移到容灾中心支撑全市的网络应用系统。
运用二调成果和数据仓库技术,提升应用管理水平。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取的大量高精度、大比例尺技术成果,既满足国家土地调查要求,也为我局今后网络化、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全面更新基础图层,并将我局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创建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归纳到1/2000网络基础平台上,创建数据中心共享信息大环境。进一步加快房地产权属、租赁、交易、资金监管等应用系统底层数据更新速度,加快住房保障新政策的配套应用系统开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网的建设,以及风貌建筑和部分区县二、三维影像联动系统的应用。
建成立体交叉网络组合式执法监察系统。由卫星遥感信息套叠检测系统、车载GIS-PDA系统、卫星定位相机、网络机站组成调查网;配合领导卫星定位土地检查手持机、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用地审批系统、地类变更系统、执法车辆监管系统组成立体交叉网。构成基础数据、套叠检查到案例分析、查处、变更、报部等整体系统组合。
建成金土工程的核心工程--房地矿指挥监控系统。系统集基础数据、应用数据为一体,统计和系统分析为一体,信息跟踪和预测场景演示为一体,具有语言通讯、视频会议、图像显示、预警预报、动态决策、综合决策功能,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联动。一季度要完成系统软硬件的开发、采购和安装,4月底前,集地、矿、房的监督、管理、展示为一体的监控中心正式启动。
十、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法制建设。修订《房屋权属登记条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起草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完善落实制度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区县国土部门,按照责权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原则,夯实基础、优化结构、严格管理、提高效能;整合区县国土分局下属事业单位,推动蓟县、宝坻、汉沽三区尽快组建地籍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和土地事务中心;组建涉农区县土地执法机构和乡镇国土资源所。
加强批后监管。包括征转后期监管;出让合同后期监管;土地登记发证后期监管。
加强资金财务管理。进一步细化2009年度基本支出预算,下达二级单位预算计划,实行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支出标准预算。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力压缩各项开支,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
加强内部审计。重点安排好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经营的能力;加强对重点资金的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加强后续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确保对审计意见的落实率达到100%。
提升科教水平。组织完成科研项目20个,争取组织2个项目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完善培训机制、体制,设立市内培训教学、办公场地,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组织各类培训28000人次;加强学院建设,争取将招生指标扩大至2600人,力争实现在校生达到6000人以上,确保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加快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全力以赴,协助国土资源部、市政府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加强窗口建设。启动新的土地交易市场和国土房屋管理行政服务大厅,形成市级土地、房屋登记统一窗口、集中服务。继续深化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召开不少于两次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定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了解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国土房管系统的服务水平。
做好信访工作。研发局信访网上管理系统,引导群众以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按照“消怨气、解难题、办实事”的要求,创新帮扶群众招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初信初访的受理办结工作,答复率100%,按时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 “一岗双责”,完善信访事项交办督办和部门联动协办等长效机制,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防控机制,坚决防控进京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数量控制在信访总量的12%以下。
强化政务督察。对局年度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逐月逐项跟踪督查。增强督查工作的有效性,把查找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原因、指出问题与帮助研究对策、通报问题与跟踪落实效果紧密结合,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覆盖全系统的视频会议、会商系统,能不开的会不开,能少开的少开,能合并开的合并开,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做起,减少行政开支,努力实现办公经费零增长。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级干部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源头上预防、制度上约束、工作中监督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基层为企业为区县解难题办实事。
同志们,2009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全局干部职工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心尽心履行职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奋发进取,改革创新,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