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ier
返回列表
中国式城镇化的福利效应评价(2000—2017)——基于量化空间模型的结构估计
时间:2020-05-31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对政府主导的"中国式"城镇化的福利效应进行量化评估。本文基于拓展的Rosen-Roback模型构建中国城镇居民福利变动的核算框架,匹配2000年、2010年和2017年中国271个地级市数据,对2000—2017年城镇居民的福利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估计。结果显示:2000—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福利增长了370.92%,其中2010年较2000年增长240.83%,2017年较2010年增长38.17%。分因素看,生产率、人均建设用地、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政府发展偏向这四类因素对福利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35%、19.88%、9.64%、1.13%。其中,2010—2017年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的贡献率较2000—2010年上升约23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动力由"生产率、土地供给双轮驱动"向"生产率、土地供给与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三方面协同驱动"演进。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体现出协同驱动的特征,中部地区则缺乏土地要素的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在2010年后呈现公共服务主导的特征,但地方政府发展偏向的转变导致福利损失12.13%。进一步的反事实分析显示,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均等化是改善居民福利、提升GDP的有效手段。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福利评价;量化空间模型;结构估计;城市规模;


文章来源段巍、王明、吴福象,中国式城镇化的福利效应评价(2000—2017)——基于量化空间模型的结构估计[J].经济研究.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