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服务业占比、服务业增加值以及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三个维度进行度量的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状态正愈演愈烈。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IPR)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的理论机制,并借助于不同的计量模型开展间接论证和直接论证,基于多样化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和基于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多次回归均得到了较为稳健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服务业增长,而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尚未达到理论上的“最适强度”;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各自理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自身“最适强度”的偏离度较大,导致中西部地区原先落后于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越发严峻。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增长;“最适强度”;区域失衡
【文献来源】唐保庆,邱斌,孙少勤.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