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ier
返回列表
中国区域不平等的多元机制分析
时间:2018-04-10

文献来源:Li G, Fang C. Analyzing the multi-mechanism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14, 52(1):155-182.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多机制框架,将GIS技术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区域不平等机制。应用这种综合分析方法,我们使用综合面板数据集(包括1992年至2010年的社会经济、环境、区位、政策和GIS数据)考察中国县级地区的不平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级地区不平等具有非平稳的动态结构,反映了全球不平等和空间自相关。另外,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揭示了解释变量的相对影响。基本生产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工业化和行政分权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明确的。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政策和交通因素在地区不平等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析还认识到社会经济因素在政策和区位因素之外发挥主导作用。环境因素的作用似乎被掩盖了。本文认为,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压力下,需要更多关注微观不平等来协调县际间和县内的不平等。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下,深化均衡发展改革、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可能是促进中国县一级更加协调的区域发展结构的有效路径。

1.研究背景

在中国,1978年以来不断加速的经济改革推动了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中国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1979 - 2011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为9.9%。但是,经济增长之外,中国仍面临这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等问题。尤其是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等问题可能威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居民福利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不平等问题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从“九五”(1996-2000)到“十二五”(2011-2015),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已成为中国顶层规划的主要目标。

  

2.模型构建

1)数据

我们开发了包括2,286个县级单位的GIS数据和统计数据的综合性和混合性数据库。将县级一年的人均GDP作为因变量,选择基于多机制框架的自变量。(1)社会经济因素: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投资驱动下的经济增长不平等,用劳动力参与率来评估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以稳定的夜间灯光数据研究经济动态对区域不平等的影响,以第二产业在GDP的份额考察工业化是否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2)环境因素:平均海拔(LNELEV)数据反映地形对地区不平等的影响,水资源利用率反映物质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反映由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模式驱动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区间的不平等的影响。(3)区位因素:到最近的港口城市的距离作为代理变量探讨FDI和国际贸易对区域不平等的影响,到最近的地级市的距离显示县的微地点状态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道路密度代表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政策因素:考虑是否为家级开发区,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优先发展地区的发展方向。

2)模型方法

本文建立了基于多机制框架的建模系统(MMRI),该框架将区域不平等的分析过程与空间回归模型相结合。该体系包括六个步骤来评估区域不平等:(1)收集综合数据集,包括因变量,GIS数据和自变量。(2)用变异系数(CV)、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项措施来估计区域不平等是否显著(3Global Moran's I和经典ESDA方法被用于检验因变量的空间自相关。如果空间单位中存在空间自相关,则步骤5选择空间回归模型。(4)用VIF方法诊断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如果VIF值超过阈值(通常的阈值为10),这些变量可以从我们的模型中删除。(5)为了进一步理解空间效应和区域不平等的多重机制,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了影响区域不平等的决定因素。(6)最后,主成分分析(PCA)综合了这些决定因素,并估计了区域不平等的各种机制的规模和关系。

空间自回归模型表示为:

其中表示空间自回归系数,为空间权重矩阵的一个元素,描述样本单位的空间排列。

空间误差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空间自相关误差项,为空间自相关系数。

3.结论

研究表明,基本生产要素(投资和劳动力)、工业化、权力下放和市场化是导致地区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决定因素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基本生产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在逐渐消失。工业化在社会经济机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随着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的努力,权力下放的影响力也在增加。市场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且由于各县之间的发展轨迹不同,市场化的效果有限。同时,环境因素对地区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中等。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较高的城市土地扩张可能导致较高的地区不平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区位和交通在区域不平等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县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策,而空间单位的政策分配已成为地区差距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研究表明,多机制框架和MMRI建模系统能够解释中国各县区域性不平等的机制。(姚彦青,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