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政策纵览
Policy Overview
返回列表
【地方】(2021)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
时间:2021-09-13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


发布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发文字号:浙教办函〔2021〕53号

发布日期:2021.03.23

实施日期:2021.03.2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教育综合规定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

(浙教办函〔2021〕53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现将2021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的任务分解清单、任务完成核验标准、重点工作责任分工(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执行,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

一、实事任务分解

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要求,2021年全省重点推进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新增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合计1532家,分解下达给各市新增教育共同体的保底任务数如下:杭州市174家、宁波市152家、温州市320家、嘉兴市102家、湖州市134家、绍兴市54家、金华市210家、衢州市60家、舟山市30家、台州市216家、丽水市80家。各县(市、区)具体任务分解及要求详见附件1。各地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新增教育共同体任务。

二、建设基本要求

(一)确定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各县(市、区)教育局按《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明确的建设模式、基本要求和下达任务数。请各县(市、区)教育局于2021年4月15日前确定2021年拟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名单,并由设区市教育局汇总,2021年4月20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请各县(市、区)教育局于2021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并发文公布名单(可根据不同模式及组建进度,分批发文公布)。联系人及电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刘佳,0571-88008831、13665738924。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在6月底前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各校区实行一体考核,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

(三)落实教育共同体常态化运行。纳入省民生实事的新增教育共同体完成组建后即开展常态化运行,运行情况主要按以下3项指标进行核验。(详见附件2)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间、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间、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

3.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

三、工作要求

(一)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采集并公开的民生实事项目数据,将作为年度省政府绩效考评和《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情况的认定依据。按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工作部署,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各地做好教育共同体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请各市、县(市、区)落实专门处(科)室和工作人员,确保按统一要求于2021年4月15日开始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工作(具体操作细则另发)。联系人及电话:省教育技术中心王炎锋,0571-88062887、13616512235。

(二)加快工作进度。各地要加快教育共同体民生实事建设推进进度,对照核验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于2021年6月底前30%的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现常态化运行并通过核验,2021年9月底前争取完成60%,2021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加强工作协同。教育共同体建设延续“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省教育厅由基础教育处牵头,教师工作处、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报刊总社、教研室等分工负责,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考核。各市教育局统筹推进落实本区域教育共同体民生实事任务,及时检查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加强完成情况核验,发现总结区域典型,确保教育共同体民生实事任务高质量完成。各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要亲自研究落实教育共同体建设,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工作进展,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政策保障,统筹安排好教育共同体间的教师交流,确保实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共同体建设成功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教育共同体建设同时纳入对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挖掘教育共同体建设区域和学校典型,多层面、全方位深度宣传教育共同体在促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中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故事,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关工作联系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陈颖淑,0571-88008693;省教育厅教研室王小明,0571-56870041。

附件:1.2021年省政府民生实事“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1500家”任务分解清单

2.“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2021年任务完成核验标准

3.2021年教育共同体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

4.2021年拟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名单汇总表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1年3月23日



附件1

2021年省政府民生实事“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1500家”任务分解清单

设区市

县市区(包括市本级、功能区代管)

义务教育学校总数

其中城区学校数

其中镇区学校数

其中乡村学校数

2020年及之前已组建的教育共同体成员(即受援)校(校区)数

下达2021年省民生实事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成员(即受援)校(校区)数

下达2021年省民生实事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总数

融合型

共建型

协作型

杭州市

上城区

30

30






/

/

下城区

32

32






/

/

江干区

54

54






/

/

拱墅区

51

51






/

/

西湖区

49

48


1


1


/

/

滨江区

29

29






/

/

萧山区

128

98

14

16

3


74

12

24

余杭区

99

68

16

15



14

14

28

富阳区

61

34

8

19



19

15

30

临安区

58

24

18

16



15

16

32

桐庐县

39


33

6



32

12

24

淳安县

54


28

26


26


/

/

建德市

48

15

20

13



19

15

30

西湖风景名胜区

代管

2

2






/

/

钱塘新区代管

42

36


6

1


5

3

6

小计

776

521

137

118

4

27

178

87

174

宁波市

海曙区

63

49

6

8


2

6

5

10

江北区

32

30


2


3

11

/

/

北仑区

42

37

3

2



12

2

4

镇海区

30

26

2

2



4

2

4

鄞州区

79

53

19

7

3

1

7

5

10

奉化区

40

26

10

4


5

1

/

/

象山县

46


36

10


9

1

7

14

宁海县

72


49

23



22

28

56

余姚市

108

56

46

6

6

2

65

7

14

慈溪市

112

74

24

14


1

14

15

30

大榭开发区代管

3

3






/

/

宁波高新区代管

8

8






/

/

东钱湖度假区代管

6


4

2



2

2

4

宁波市本级代管

1

1






/

/

杭州湾新区代管

14


3

11



4

3

6

小计

656

363

202

91

9

23

149

76

152

温州市

鹿城区

65

57

1

7



7

5

10

龙湾区

43

42


1

2

7


/

/

瓯海区

64

49

2

13



14

10

20

洞头区

15

7

2

6

1

2

3

2

4

永嘉县

101


60

41

17

14

5

12

24

平阳县

96


57

39

3

3

34

35

70

苍南县

97


76

21


15

12

18

36

文成县

39


21

18



18

18

36

泰顺县

50


29

21



21

22

44

瑞安市

131

77

4

50

1

49


/

/

乐清市

144

87

9

48

1

2

58

33

66

龙港市

43

40

3




1

1

2

温州市本级代管

2

2






/

/

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

17


17





4

8

小计

907

361

281

265

25

92

173

160

320

嘉兴市

南湖区

33

25

5

3


2

2

1

2

秀洲区

23

9

12

2



3

4

8

嘉善县

40


34

6



6

12

24

海盐县

34


29

5



5

10

20

海宁市

50

20

22

8



7

11

22

平湖市

35

20

11

4



5

6

12

桐乡市

55

34

18

3



3

7

14

经济开发区代管

12

12






/

/

小计

282

120

131

31


2

31

51

102

湖州市

吴兴区

44

25

10

9



9

9

18

南浔区

40

12

21

7



7

10

20

德清县

37


28

9



9

13

26

长兴县

51


36

15



15

19

38

安吉县

45


34

11



11

16

32

小计

217

37

129

51



51

67

134

绍兴市

越城区

65

51

2

12

10


10

/

/

柯桥区

68

46

11

11

21

2

6

/

/

上虞区

76

38

17

21

5

1

24

13

26

新昌县

39


31

8


2

24

11

22

诸暨市

138

51

39

48

1

47


/

/

嵊州市

75

33

22

20

1

15

25

3

6

小计

461

219

122

120

38

67

89

27

54

金华市

婺城区

71

41

19

11

4


17

10

20

金东区

41

10

16

15

8


5

6

12

武义县

35


24

11



13

13

26

浦江县

42


24

18


14


4

8

磐安县

24


19

5


7


1

2

兰溪市

67

28

18

21



48

19

38

义乌市

96

54

22

20

4

5

12

10

20

东阳市

112

42

41

29


9

22

21

42

永康市

78

38

15

25



24

21

42

小计

566

213

198

155

16

35

141

105

210

衢州市

柯城区

42

23

4

15

9

1

9

1

2

衢江区

33

11

12

10


23


/

/

常山县

34


22

12

1

22

2

1

2

开化县

49


23

26



43

23

46

龙游县

42


25

17

11

2

12

5

10

江山市

57

23

19

15


35


/

/

衢州市本级代管

1

1






/

/

小计

258

58

105

95

21

83

66

30

60

舟山市

定海区

31

20

3

8


2

17

4

8

普陀区

20

13

5

2



3

3

6

岱山县

14


10

4



8

5

10

嵊泗县

9


7

2



2

3

6

舟山市本级代管

11

10

1





/

/

小计

85

43

26

16


2

30

15

30

台州市

椒江区

33

30

1

2

9

2

40

/

/

黄岩区

61

41

14

6


16


/

/

路桥区

39

18

11

10



11

10

20

三门县

44


31

13

2

24

2

/

/

天台县

60


34

26

1

17

18

8

16

仙居县

57


32

25

11

1

28

13

26

温岭市

87

44

27

16



58

18

36

临海市

125

31

23

71



72

54

108

玉环市

52

38

5

9

1

2

40

5

10

台州市本级代管

1

1






/

/

台州湾新区代管

7

5

1

1




/

/

小计

566

208

179

179

24

62

269

108

216

丽水市

莲都区

29

20

6

3



9

4

8

青田县

48


30

18

9

9

17

2

4

缙云县

52


28

24

2

7

16

15

30

遂昌县

26


18

8

2

1

20

7

14

松阳县

24


12

12

5

0

7

6

12

云和县

15


10

5


7


/

/

庆元县

21


16

5



6

6

12

景宁畲族自治县

20


11

9


13


/

/

龙泉市

37

14

8

15


14


/

/

丽水市本级代管

8

7


1



2

/

/

小计

280

41

139

100

18

51

77

40

80

合计

5054

2184

1649

1221

155

444

1254

766

1532

说明:

一、下达任务依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

2.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

二、任务核算说明

1.省政府民生实事中的“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指县域内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义务教育教育共同体的学校(校区)数量,包括由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学校转为融合型或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的学校(校区)。

2.2021年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成员(即受援)校(校区)数=(镇区学校数×60%×40%+乡村学校数×70%)-(2020年及之前已组建的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成员校数)。各地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任务总数,一般按成员校数的2倍计;如果一所核心校与多所成员校组建为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的,按实际学校数计。

3.下达的任务为各市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保底数,以2020年教育事业年报的县(市、区)所属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数为测算依据,各市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任务数,但不能自行减少上述任务数。

4.参与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乡村学校均列为成员校,镇区学校可作为核心校或成员校,城区学校列为核心校。

三、列入督查考核范围

1.全省90个县(市、区)及有镇区、乡村学校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功能区的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列入2021年省民生实事和省教育厅为民办实事任务考核。

2.2020年及之前已完成组建的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和所有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学校,均应按浙教基〔2020〕70号文件明确的要求实施到位,由各地落实考核。

四、学校城乡类型

学校城乡类型按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的统一口径界定。

1.城区学校: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的学校。

2.镇区学校: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的学校。

3.乡村学校: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学校。



附件2

“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2021年任务完成核验标准

省政府民生实事“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指县域内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的学校(校区),包括由协作型教育共同体转为融合型或共建型教育共同体的学校(校区)。

“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2021年任务完成核验标准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一、完成教育共同体组建

(一)确定新组建的教育共同体名单。县(市、区)教育局等按《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明确的建设模式和基本要求,确定2021年新组建的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和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名单。(需上传有关部门的正式批文或发文的PDF)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县(市、区)教育局等出台教育共同体细化考核方案,对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实行一体考核、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需上传教育局出台的考核方案的PDF)

二、实现教育共同体常态化运行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间、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校区间、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



附件3

2021年教育共同体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

重点任务

分项任务

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

全面完成时间

一、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

1.下达教共体任务

1.下达2021年新增融合型、共建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任务数及《完成核验标准》。

省教育厅(基教处)

3月

2.完成教共体组建

1.4月15日前确定2021年拟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名单;

2.6月15日前须全面完成组建,发文公布新增的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3.6月底前出台教共体考核方案。

各县(市、区)教育局等

4-6月

3.推进所有教共体常态化运行

推进要求详见《任务完成核验标准》。其中6月底前30%的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实现常态化运行并通过核验,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各县(市、区)教育局等

5-11月

4.市级评价

通过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对各县(市、区)教共体组建和常态化运行情况分批次进行评价。

各市教育局

5-11月

5.省级认定

通过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对各县(市、区)教共体组建和常态化运行情况分批次进行认定。

省教育厅(基教处、教师处、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室)

5-12月

二、教共体建设

1.启动浙江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在 “千校结对学校大课表”基础上迭代升级,实现四个目标:(1)全面准确实时呈现结对学校课(活动)信息,将各地各校使用的不同供应商平台上的课(活动)信息实时同步到全省统一大课表,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2)逐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定制“自己的课表”;(3)优质资源的分享平台,通过各组学校自愿分享机制和“之江汇教育广场”优质资源指定推送机制,解决“资源孤岛”的问题,让全体教师(学生)从中受益;(4)大数据分析,通过课(活动)信息的积累及过程化行为数据的积淀和挖掘,为相关教育教学探索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4-12月

2.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操作

完成相关数据资源的更新与共享。

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

4-12月

3.制定教共体教育教学指南

制定发布三种模式教共体的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省教育厅(教研室)

4-5月

4.征集教共体标识

征集浙江教共体Logo设计方案,发布浙江教共体标识。

省教育厅(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4-8月

5.征集教共体应用场景设计优秀方案,遴选典型案例

1.征集推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的应用场景设计优秀方案;

2.遴选一批三种模式的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

省教育厅(基教处、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室)

9-10月

6.召开现场会

召开全省教共体建设现场会。

省教育厅(基教处、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室)

11月

7.加大宣传力度

多层面、全方位、持续宣传浙江教共体建设的典型案例、经验、成效,扩大影响力。

省教育厅(新闻办、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各地教育局

3-12月

8.绩效评估

对教共体及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绩效评估

第三方

12月

附件4

2021年拟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名单汇总表

填报单位: 填表人: 电话:

设区市

县市区

序号

核心校(校区)全称

成员(爱援)校(校区)全称

教育共同体模式



































说明:

1.该汇总名单为2021年拟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学校(校区)名单,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后原则上不得再作调整。

2.学校(校区)名称一律填报全称(与公章、校牌一致);“教育共同体模式”栏选填“融合型”或“共建型”。

3.此表由有任务的各县(市、区)教育局于4月15日前完成填报,由设区市教育局汇总,并于4月20日前通过钉钉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系人:刘佳(基础教育处),0571-88008831,1366573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