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返回列表
邓宏兵:区域发展质量是“十九大”后要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时间:2018-01-11

一、正确认识关注区域发展质量问题的时代背景

关注区域发展质量问题是“十九大”后新时代新特征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质量不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提升发展质量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和攻关期。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并建立起“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质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二、科学理解区域发展质量的本质和内涵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的区域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问题,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提高供给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区域发展质量和实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提升是新发展理念下质量战略的主要任务。质量强国战略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区域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准则,使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高度协调;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推动区域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型;实施区域质量品牌工程,打造区域质量品牌。中央文件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科学界定和诠释了发展质量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成为我们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探寻区域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准则和依据。

三、完善区域发展质量研究体系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创新不充分、改革不充分、开放不充分是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当前,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仍然不完善,城乡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区域创新能力弱、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是区域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基于问题导向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质量研究体系势在必行。区域发展质量研究体系有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界定区域发展质量的理论内涵(理论问题);二是确定区域发展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病理诊断及方法),探索构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型区域发展质量统计评价体系;三是提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路径和对策(区域政策和措施)。

基于区域发展质量视角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发展质量问题。区域发展不协调是我国区域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表现。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沿海优先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关系严重失衡现象表现明显,区域急需协调发展。杨开忠教授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不是不平衡发展也不是平衡发展,而是空间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关键要引导要素跨区域自由、有序流动。新时期区域协调的重点任务是典型或问题区域(如老少边穷地区、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地区等)以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形成协调统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第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区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变化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创新区位、创新网络问题。第三,典型区域绿色发展质量率先跃升问题,例如如何率先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提升的导向和准则,核心问题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要通过绿色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并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参考。率先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先行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