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返回列表
张建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
时间:2018-02-01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做出了高度概括,创新性的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决策部署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不仅更加凸显《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迫切性,也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区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拾级而上,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与我国发展战略契合,利于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中部贡献”、打造“中部样本”。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期间,中部六省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然而,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深化制造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制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中部地区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能不足,优质龙头制造业企业缺乏,能源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归根结底是创新资源缺乏、新动能培育滞后。

二是中部地区制造业创新资源集聚不够。东部地区占据绝大多数R&D资源,中部现有的人才优势也难以发挥,创新后劲不足。

三是存在“高杠杆”或“融资难”的问题。与2006年相比,2015年中部地区工业企业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规模由“中型”转为“大型”,且国有企业“加杠杆”趋势明显,私营企业“减杠杆”成效显著,然而中部地区小型企业、私营企业以及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负债率较低,相比东部与西部地区,表现出融资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但四大板块的钢铁冶炼及加工业负债率均较高,中部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负债率也偏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力中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下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着手。

一是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强化宏观调控,科学引导落后产能收缩,鼓励淘汰、外迁过剩产能,为新动能的培育留足空间。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孵化一批一流制造业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中部名片,培育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在全球配置生产要素的能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满足中高端制造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是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中国制造2025》,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中部地区开展“双创”活动,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城市,广开源路开创“资智中部”新局面,强化区域科研人才与科研经费集聚力度。加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推动先进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升制造供给体系质量。

三是优化企业融资能力,减轻资源误置程度。积极稳妥推进制造业企业去杠杆,尤其是要控制和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水平,同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合理引导投资流向,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引导资金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配置,降低资源误置程度,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