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返回列表
赵作权:以东西向布局为主:统一我国经济空间布局
时间:2018-01-03

我国“沿海之国”的建设在2004年已经截止,现在正向“平原之国”转型,即集中发展以北京、上海、衡阳和西安为端点的核心区,到2030年将建设大陆之国,到2050年前后我国基本会形成一个“全球之国”的体量,沿边地区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加强。而目前的全球现代化进程是东西向的进程,从西欧到北美再到日本、东南亚,再到中国,最后现代化的前沿就在一带一路地区,所以东西向现代化的进程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我国的东西向布局已经开启了一个主要方向,但是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的划分方式五花八门,包括十大城市群,四横四纵,五大城市群,四大区域,沿海、内陆、沿边,核心边缘和胡焕庸线等。我国区域布局主要矛盾不是从区域角度来看,而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我认为是南北向过于狭长的经济格局和东西向拉力不平衡的问题。

利用标准差椭圆的方法分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等战略区域的空间经济演变发现,中国经济的空间形态基本是南北狭长的,这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平原的空间方位有关系。但动态的角度表明国家经济整体正在经历南北向的收缩与东西向的扩张。经济体总量中心在向内陆移动,和国内市场的相对崛起以及国际市场的相对衰弱有关系。

“一带”对应的椭圆正在向内陆移动,推动了我们国家经济的一体化。“一路”对应的椭圆比较细长,走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西安到乌鲁木齐的方向很类似,近十年总体上同样在向内陆移动,也就是受国内市场拉迁的作用非常大。长江经济带重心同样在向内陆移动,歧行为和全国行为接近,所以可以认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支撑了我国空间的基本经济进程。而京津冀中心在向沿海移动,说明其还受国际市场拉动比较大,与和全国行为和其他地区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建议国家从战略上应该以东西向布局为主,考虑通过高铁连接上海、南京、合肥、信阳、西安、乌鲁木齐的通道,更好地代表全国经济,加速西部经济与沿海和中部地区的一体化。上海-西安-乌鲁木齐经济带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路径,是最靠近全国市场、人口、制造业与创新体系的东西向走廊,是联接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与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大通道,是比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东西向开发轴线,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发展网络、形成“供需互补”的区域合作方式、推进“文化交融”的区域和谐互动。

另外我们的一个研究认为通过市场提升西部甚至中部的相对地位是不可能的,要认识到市场机制的有限性,其无法解决西部和东部平衡的问题。当前时期如果在这一领域没有布局,等一带一路发展起来之后,在西部地区可能会形成一个经济的相对薄弱地带,不利于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所以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研发、教育、医疗等高端要素的倾斜。

基于此,我们借鉴足球阵型的思想,设计了我国城市发展的“343”布局。以乌鲁木齐、喀什和拉萨作为“前锋”,银川、兰州、成都和西安作为“中场”,北京、上海、深圳作为“后场”。我国的这种城市布局应该向前端和中端的位置倾斜,否则西部地区未来可能会拖累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发展目前处于一个最优的时机,新时代的区域发展以东西向布局为主更有利于塑造世界强国格局,同时更有利于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一体化。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基础是平原式格局,但在向大陆国家转型和全球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西部崛起,加强创新、教育、医疗等要素对其的倾斜布局,而不是市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