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返回列表
殷存毅:新区建设与制度创新——雄安新区的愿景
时间:2017-06-05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殷存毅教授认为雄安新区的定位是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和创新试验发展区。对北京来讲,有助于解决大城市病,实现人口和功能疏解转移;对河北来讲,设立了新的增长极,具有对溢出效应期望;对全国来讲,具有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平衡南北经济发展、提供解决超大城市健康发展的经验示范的意义。为实现这种美好愿景,一是需要优秀的工程设计,建立新的现代化、人文化城市;二是需要制度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模板。殷教授主要分享了他关于制度创新的观点。

殷教授认为制度创新涉及到三个关系。第一是府际关系,包括央地关系和地地关系。央地关系的重点是行政体制的设置和财政体制与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在雄安新区不同发展阶段下这些机制的变化;地地关系的重点是在明确北京与雄安、河北与雄安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确定在雄安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的配置机制。第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点涉及到路径依赖和利益分配渠道。科技创新需要资本市场,需要明确在新区建设中的资源配置,建设财政、金融、资本市场和对外开放的有效制度,即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在什么方面,以及在非首都功能转移承载区和科技企业聚集区两个方面,政府和市场关系有何不同。第三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明确雄安的开发建设是分享经济还是“飞地”经济,具体要解决在京冀经济社会断崖式差距,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断崖式差距的结构背景下,当地人民群众如何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融入和受益,以及产城如何融合的问题。按照过去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方法有福利式融入或者参与式融入。福利式融入涉及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创新设计,参与式融入则需要有相应的产业结构。

殷教授认为,新区的建设总体应该秉持着政府引导,市场扩展的方针,即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发展阶段有所区分。雄安新区1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作为非首都功能转移承载区,应当以中央主导、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兼顾河北省的利益分享;而200-200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要建设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示范区,不可一味由中央主导,而是需要由政府引导,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参与制度,以市场为主要分配机制。

最后,殷教授指出,雄安新区建设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不应以个人或局地的利益为转移,政府不要操之过急,政府官员对成绩的认知不应局限于任期之内;学者则要有科学研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