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功能区域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现将《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四日
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金融聚焦浦东,打造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关键时期。按照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依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按照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和上海金融业发展“聚焦浦东”的重大部署,“十五”期间,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金融业已成为浦东的支柱产业,2005年,浦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1.8%,金融机构贡献税收超过100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由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钻石交易市场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基本形成,截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61家。证券指数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资金融机构达173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等功能性金融对外开放率先在浦东先行先试。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陆家嘴地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形成了以国际一流的智能化办公楼为标志的中央商务区,张江银行卡产业园的发展与陆家嘴初步形成了前后台联动服务的良好格局。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浦东具备加快发展金融业的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正在对国际金融中心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亚太地区主要金融中心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互相竞争的局面。在此形势下,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资金需求和供给快速增长,总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为上海崛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加快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持;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手段逐步市场化,为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出口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以跨国产业转移为目标的外国直接投资方兴未艾,为浦东扩大资金积聚效应和加速国际金融业务增长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允许浦东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先行先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金融监管部门对浦东金融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初级、低水平阶段,基础还不牢靠,发展还不全面。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其中金融税收的分配体制、引进人才的管理体制、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上制约着浦东对金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金融发展环境的瓶颈制约逐步显现,陆家嘴地区现有楼宇供应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快速增长的需要,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商务运营成本相对偏高等,削弱了浦东金融业发展的竞争力,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信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改善,高端金融人才资源稀缺,难以为金融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推进机制亟待改进,政府负责协调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职能部门在定位层次、资源配置和功能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内竞争压力加大,国内金融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配置加快。
面对新的形势,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二、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功能定位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对浦东提出了在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发挥核心功能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浦东新区的功能定位,明确了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程中浦东要建设成为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定位。这一定位的实现,从物理形态上体现为金融资源的最充分集聚,从功能形态上体现为金融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二)指导原则
推进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1、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与主动创新相结合。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主要抓手,准确把握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趋势,密切配合金融监管部门,顺势而为。发挥浦东金融机构业务需求广、竞争意识强的优势,大力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主动创新。
2、拓宽视野,以高起点、国际化发展为方向。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遵循国际规则,走国际化道路。推动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从重规模、重数量向重能级、重功能转变,以形态集聚领先与金融创新意识领先、金融标准制定领先并重。
3、发挥优势,促进金融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发挥浦东作为经济、贸易、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特有产业优势,引导金融业为产业服务,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为金融业提供持续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4、找准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以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环境营造、市场培育为主,金融产品、金融市场运行遵循市场机制,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坚持集中精力,推动重点行业和要素市场发展。
5、谋划长远,坚持金融业平稳与快速增长并重。充分认识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的长期性,积极把握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重视金融人才培育和金融环境完善,通过持续资源投入,改善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金融高端人才的集中,为金融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和上海金融业发展“聚焦浦东”的重大部署,“十一五”期间,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三个集聚、三个先行”,即金融机构、金融资金、金融人才集聚的核心地区,金融创新、金融标准制定、金融生态环境的先行地区。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金融机构高度集聚,达到国际新兴区域性金融中心水平;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内资金运用的中心;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国内高端金融人才高地;金融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显著提升,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发源地;金融生态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成为中国金融的标志性品牌;各类金融业务平台、信息平台、研究平台集聚,成为金融业务标准、信息标准、执业标准等的制定中心。
2010年,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金融机构数量力争超过600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20万;金融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8%。
三、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拓展空间资源,优化发展布局。
加强金融核心功能区规划建设,为金融业长期发展预留空间,“一道三区”范围内的空间,优先提供金融机构入驻,加快推进金融城东扩工作,解决陆家嘴金融城发展的瓶颈问题。继续深化张江银行卡产业园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坚持前后台联动。
(二)突出综合优势,提升金融集聚能级。
利用金融集聚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吸引各类金融、中介服务和监管机构,尤其是总部、运营中心集聚。吸引重大功能性金融机构落户,尤其要努力争取证券金融公司设在浦东。吸引货币经纪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落户。
利用与国际接轨的优势,紧紧抓住外资银行法人化的契机,积极争取外资银行将中国区总部或独立法人公司设在浦东。利用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吸引外资证券、保险机构和合格国外机构投资者(QFII)集聚。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大力吸引非金融行业大型跨国公司总部进驻。
利用金融市场集中的优势,围绕证券市场发展,根据国际金融中心资产管理行业资产规模超过银行业的国际经验,重点扶持资产管理业,积极引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吸引各类国际私人投资机构入驻,巩固浦东在资产管理行业的领先地位。抓住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机遇,重视发展期货业,积极引进各类期货公司。
利用张江银行卡产业园的后台服务优势,对总部不能落户的大型金融机构,吸引和保留其全国性的业务和运营中心。支持重点行业,搭建多个行业数据处理和备份平台。
利用金融业务相对成熟的优势,支持金融中介机构全面发展,大力吸引各类经纪机构、法律机构、评估机构和信息机构落户,增强浦东金融业综合发展能力,形成完整产业链。
(三)顺应发展层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巩固具有优势的金融市场。与证监部门密切配合,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创新交易品种,争取在跨国企业境内上市方面取得突破,巩固浦东在全国股票市场的中心地位。争取重要物资在上海交易,争取期货新产品试运行机制试点,扩大交易规模,加强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浦东在全国期货交易中心的领先地位。
培育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针对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利率非市场化、流动性差的现象,通过试点突破制约,解决债券流动性瓶颈,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面向全国的债券交易市场。通过争取政策试点、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交易平台,力争把浦东建成全国票据业务中心。
加快发展新成立和新引入的金融市场。在股指期货的基础上,利用股票、期货、外汇市场的已有优势,争取试点国债期货、外汇远期、股票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品,迅速推动金融期货交易所壮大。抓住外汇交易中心东迁的契机,争取完善外汇交易平台,扩大外汇交易品种,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培育投资机构和完善市场体系等举措,提高浦东在外汇市场、全国同业拆借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心地位。
推动设立新型金融市场。着力推动建立信贷交易市场,培育相应机构,形成全国信贷资产的交易中心。率先在国内探索私募基金合法化、规范化的发展途径,争取成为全国私募基金的集聚中心。依托信托登记中心平台,逐步发展各类信托资产交易市场。以劳合社进入中国为契机,形成全国范围的保险交易市场。
(四)优化政策环境,打造金融人才高地。
吸引金融人才集聚。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体制优势,率先探索对注册在浦东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优化税收征收机制,使其收入水平与香港、新加坡等成熟金融中心城市接轨,增强对国际金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增强金融人才凝聚力。探索有利于留住金融高端人才的户籍管理、子女教育和就医服务机制,为金融高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根据行业特点,突破限制,率先在金融行业探索推动设立企业年金、管理层持股等激励机制创新,鼓励金融高端人员发展。
加强金融人才培训。引进国际知名的培训机构,培养金融高端人才。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知名院校及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持续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
做好金融人才储备。在城区规划中确定和落实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计划,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金融机构研发中心进驻张江园区等举措,以推进浦东金融教育配套建设,形成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积极引入金融研发机构。
(五)把握改革趋势,争取金融试点先行。
把握金融综合经营趋势,向“一行三会”监管部门争取浦东金融综合经营试点,挑选优质的本地股份制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培育本地金融控股示范机构,实现经营方式创新,发挥示范作用,提供综合经营监管经验,促进金融行业竞争力提升。
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趋势,积极争取外汇管理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争取在部分金融业务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国际资本跨境流动自由化试点,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浦东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者(QDII),允许更多合规资金投资国际金融市场。争取政策突破,吸引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进入,引导国外资本参与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
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积极争取设在浦东的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联合上海证交所,向证监会争取允许证券化产品在上海证交所进行交易,拓宽交易场所。利用信托登记中心平台,大力扶持浦东的信托公司发展,发挥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试点和信贷资产转让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信托资产证券化。
(六)拓展服务功能,发挥金融核心作用。
借鉴国外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的成功经验,研究设立浦东自己的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对重点产业、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优化浦东产业布局。
引导金融资金投向浦东重点产业。大力培育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主体,通过政府发起设立、社会化投资、市场化管理的模式,尽快设立一个或若干个产业投资基金。研究探索金融资金运用的新途径,通过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方式,引导保险资金和其它金融资金进入浦东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
依托空港和海港的优势,探索运用金融创新手段,推动航运、物流业发展。争取保监会放开航运保险产品开发限制,引进国际航运保险机构,推动国际航运保险发展。按照国际物流金融的成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信贷、信用证、仓单质押、租赁、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业务开展。探索设立专业“物流银行”,打造物流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试点设立社区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重点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努力吸引海外风险投资基金进入,为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跨境资金运作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外汇政策环境。完善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争取张江高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报价系统试点。
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银信贸”平台,支持贸易型企业发展。通过引进数家有影响力的国外金融租赁公司、设立合资金融租赁企业等方式,推动金融租赁市场发展。
引导金融服务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设立为居民服务的社区银行、贷款公司,探索保险服务“新农合”和社区医疗等,构建和谐金融氛围。
(七)夯实发展基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金融发展硬件设施。发展市区交通网络与路线,解决地下空间不能合理利用、楼宇之间不能连通、人车分流系统缺乏等问题,建设陆家嘴交通枢纽,形成立体交通格局,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保持公共绿地面积,控制环境污染,完善社区娱乐配套设施,打造市级商业中心,为金融机构和人才提供适宜工作、生活的居住环境。
建设金融发展一流软件环境。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加大法律与合同的执行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仲裁机构,解决国际金融争议,鼓励金融机构自律组织的建立、培养和发展。营造市场化商业环境,启动建设双语商业运行环境等,构建国际化的商业和语言环境。
努力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依据金融机构运营特点和金融核心功能区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浦东金融业扶持政策。消除不利于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理顺市、区金融税收分配体制,努力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八)营造金融文化氛围,树立金融品牌意识。
树立金融文化品牌。通过持续举办陆家嘴金融文化周、国内著名权威金融系列论坛、系列金融文化活动以及建设或扩大金融专业博物馆等措施,营造全国领先的金融文化氛围。
打造金融服务品牌。通过开办金融服务窗口,建立金融服务专业网站,制定系统专业的金融业促进措施等途径,大力提升政府服务金融机构的水平和能力,提升服务能级与意识,为金融机构进驻浦东和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形成金融国际交往品牌。顺应金融业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加强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城市的国际交往,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入新的金融发展理念,向国际推广浦东金融品牌。
四、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机制
加强金融业发展的统一领导,形成举全区之力推进金融业发展的统筹领导机制。成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委办局领导参加的浦东新区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对浦东金融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重大跨部门金融事务进行统筹。在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功能区、各部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团结一致,通力协作,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
(二)健全政府推进协调职能
为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落实市政府赋予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的使命,进一步做实做强浦东金融服务办,增加相应的资源配置,充实完善其战略研究、机构服务、融资管理以及项目推进等功能,形成专业高效的金融发展推进机构。
浦东金融服务办职能:制定浦东金融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研究金融业与经济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并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密切联系金融监管部门,研究重大课题,推进金融创新。指导管理政府投融资平台,运用先进的融资手段和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政府融资,控制政府负债风险;积极推进浦东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金融调节手段,支持引导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加强国内外金融交流,营造金融发展氛围,引进金融发展理念,展现金融发展成果。
(三)调动社会资源提供服务
加强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金融业发展。借鉴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协会等国际先进经验,广泛吸收会员,扩大金融促进会的组织基础。发挥金融促进会服务金融机构的功能,广泛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金融机构提供办公楼宇、工商税务咨询和项目协调等服务。发挥金融促进会宣传推广的功能,向国内外宣传推广浦东金融形象,引进金融机构。发挥金融促进会交流功能,建立金融机构交流沟通的平台,推动金融创新。发挥金融促进会课题研究的功能,组织金融专家学者,对浦东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展开研讨,建言献策。
(四)制定金融专项扶持措施
在与市金融办共同完善上海金融发展扶持资金的同时,结合浦东实际,梳理现有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措施,根据不同的金融行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制定扶持金融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突出针对性、重点性、人性化。设立金融孵化基金,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支持,体现浦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