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中就包括要降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而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城市包容性的角度对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实现协同发展。
文献来源:Leiju Qiu, Daxuan Zhao. Urban inclusiveness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9,74:57-64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收入不平等问题正在加剧。本文认为,城市包容性是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户籍制度体系使得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仅限于在本地落户的工人。通过考察户口限制如何影响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对公共服务和城市包容性偏好的差异来探讨城市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和其中的内在机制。根据2005年的人口普查,本文发现熟练工人更关心公共服务和城市包容性,由于,熟练工人在排他性城市中相对稀缺,从而可以享受更高的技能溢价,并导致排他性城市收入不平等问题加剧。
关键词:城市包容性、收入不平等
1.引言
作为国内历史上最显著的大规模移民的结果,中国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中国城市打工,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5278亿农民工。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一个世纪内从欧洲移民到美国人数的三倍。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第一个制度障碍是户籍制度。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有限,并且受到当地社会福利政策的歧视。不同城市的户口政策各不相同。一些城市更具包容性,以较低的要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户口。有了户口,这些包容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公共服务。本文的研究认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对城市包容性有着不同的偏好。熟练工人通常有更强烈获得户口的愿望以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搬迁到包容性更强的城市。正相反,非熟练工人通常不希望在一个城市获得户口,因此,他们对具有包容性优势的城市并没有很强的偏好。由于在排他性城市中的熟练工人相对稀缺导致熟练工人的工资被推高,从而扩大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使用2005年人口普查中期数据,本文观察到,收入差距的确随着城市排他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排他性被定义为没有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比例。为了检验所提出的机制,本文还分别构建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舒适度指标,并发现他们对公共服务的偏好。这一结果证实了本文的观点,即在一个包容性更强的城市,熟练工人更愿意为当地的便利设施付费,因为他们能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但是,非熟练工人对城市包容性并不敏感。
2.实证分析
(1)数据:
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城市包容性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实证分析是在城市层面进行的。本文遵循Au 和 Henderson(2006)、Zhao 和Sing (2017)、Zheng et al.(2014)等学者的做法,将中国的城市分为地级市和直辖市。本文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人口普查中期数据,其中涵盖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以及五分之一的随机子样本和概率权重。本文只关注居住在市区的人,并且进一步将样本限制在年龄处于20岁至60岁之间的劳动人群,同时忽略了收入水平为零的人。最后仅仅计算样本中具有200个或以上观测值的城市,最终在本文的分析中使用了222个城市。
(2)实证方法:
城市包容性作为本文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该指标进行了测度,使用未在当前城市注册户口的人数与该城市观察到的总人数之比。这是因为城市包容性主要源自于中国户口制度的限制,因为它可以阻止没有户口的人进入城市享受公共服务,同时如果该市具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户口的工人意味着该市对户口发放有更严格的规定。但是,考虑到没有城市户口工人的比例可能与其他经济因素有关,因此为避免该问题,本文用当前城市中没有户口的人数与迁入城市的总人数之比作为城市包容性的衡量指标。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比例是内生的,并不总是反映地方政府对户口的限制。因此城市包容性这一指标可能低估了发达城市的户籍限制,高估了不发达城市的户籍限制。更好的办法是基于户籍限制本身。一些研究对城市户口制度的严格程度进行了排名,并基于获取难度进行了计算,本文采取了这种做法。
为了发现城市包容性对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先构建了一个衡量城市收入差距的指标,用受过教育和未受过教育工人的平均收入的差异来衡量,其中受过教育的工人被定义为拥有大学或以上学位的人。为了排除工人的异质性,对每个城市都进行了如下工资回归:
其中,在j城市中的工人i每月的工资;为虚拟变量表示工人是否受过教育;为工人异质性向量的集合,包括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项、健康状况、户籍身份以及雇主的特点等;反映的是在j城市中的工资溢价。本文的基准回归模型为
3.结论
收入不平等是近年来全球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Schwab, 2014)。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中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部分地由排除了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公共服务机会的户籍制度来解释。同时本文的研究表明,熟练工人具有更强烈的偏好进入到具有公共服务的城市,并倾向于获得本地户口。如果他们工作的城市对落户有更高的要求,这主要将会降低他们生活的舒适性。城市包容性改变了中国城市中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分布,并导致城市中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收入不平等的日益加剧。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可以消除这一障碍,优化劳动力的空间分布。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学2018级博士生 吕祥伟
核稿:周玉龙 编辑: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