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ier
返回列表
地理与欧洲城市系统的起源
时间:2019-01-21

文献来源:Bosker M, Buringh E. City seeds: Geograph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city system[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10.

摘要:城市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更好地理解城市的起源问题。本次研究使用了涵盖随机选择的超过25万个潜在城市地区以及公元800-1800年间所有实际存在的城市的庞大数据集,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物理属性、“第一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地理特征是决定城市位置的主要因素。“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则在后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发现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密切相关。

1. 引言

今天的欧洲大陆上分布着许多城市,然而在历史上并不是这样,在中世纪早期只有很少的城市。而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间里,城市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并增长,几乎遍布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如下图所示,公元800-1800年,欧洲大陆城市数量和城市化率发生了快速的增长。

城市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城市对技术创新、制度进步、贸易、政治权利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城市通常更具生产力,积聚了大量的人口,允许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存在人力资源的外部性,能够提供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然而,现实中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够发展成为城市,因而有必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城市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即为什么有些地方能成为城市,而另一些地方不能或在较晚时期才能成为城市?本文则采用随机选取的25万个地区,以及欧洲地区公元800-1800年间所有城市的样本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2. 实证分析

文章对于城市的定义是,在基准回归中,有5万以上居民集聚的地区为城市,稳健性检验给出了其他定义方法。本文的实际城市数据共有1588个,将这1588个城市所在的地区和前文随机选取的样本进行最近距离匹配(最近距离为2.5km范围以内)。最后匹配成功的为1150个城市。

在具体的识别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地区会成为潜在的城市地区。本文认为欧洲大陆的所有地区都视为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可能。欧洲大陆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根据100m*100m的单元格的形式进行划分,可将欧洲大陆划分为3.5亿个小单元格。从所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地区随机抽取,最终选取有效样本259776个(实际随机抽取了40万个单元格)。各样本点到其他最临近样本点的距离的中位数是1.67km,平均数是1.79km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自然地理因素分为第一和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第一自然地理因素”包括各个地区的如下基本特征:农业的发展潜力,例如气候等因素是否适宜;自然资源是否富裕;运输能力以及防御优势等。“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则表示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同既有城市体系的关系。一方面,远离已存在的城市并不能从既有的城市市场中获益;另一方面,已经存在的城市可能会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限制作用,降低周围地区发展为城市的可能。这里我把自然地理因素归类为三大类:气候等为自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运输等为地理环境,既已存在的城市为的影响因素。

具体来看,第一核心变量:“第一自然地理因素”。首先,构建一系列虚拟变量刻画地区水运和陆运的运输方式。是否在靠近海边、可航行的河流或是前罗马时期道路网500m范围以内(是的话为1);其次,收集每个地区的农业条件信息变量;最后,收集120km×120km的地区-世纪固定效应(共有247个地区-世纪),反应可能随着时间变化的农业条件、区域的制度、政策、人口或是经济发展等对地区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因素。第二核心变量:“第二自然地理因素”。首先,在距离每个地区的20km50km100km处画圆,分别粗略的对应样本中的1天、2.5天和5天的区际往返时间;其次,构建3个虚拟变量来识别是否在对应的区域内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

通过以上的2个变量就可以构造出不同世纪下一个地区是否成为城市,即随机的样本中,哪些能成为城市、哪些不能成为城市。是城市的话设为1,否则为0

本文的模型设定为动态LPM回归:

其中,Cirt是虚拟变量,反应地区i在区域rt世纪是否城市,是的话为1Xi是地区层面不随着时间变化的“第一自然地理因素”;Xit-1是“第二自然地理因素”的虚拟变量(此处滞后1期);εirt为干扰项。βi (i=1,2)是本文主要关心的系数,揭示“第一自然地理因素”和“第二自然地理因素”的系数符号、大小和显著性的影响效应。

3. 回归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如表所示。其中,第(1)列是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第一自然地理因素”比“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对地区能否发展成为城市都起到显著的影响效应。第(2-4)栏是部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即使考虑一些其他可能影响回归结果的因素,上述基准回归得出的主要结论并没有改变。其中,第(2)栏将第(1)栏的NUTS2改为NUTS3变量;第(3)栏是面板数据的FE回归结果,该结果反映了在考虑了那些无法观测且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地理因素”后(被差分),“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效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将“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和无法观测到的“第一自然地理因素”做区分;第(4)栏是把基准回归中实际的1588个城市所在的地区和随机选取的样本匹配的最近距离由2.5km改为1.5km

4. 结论

本文的实证研究告诉我们:“第一自然地理因素”与“第二自然地理因素”对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成为城市都有起作用,但“第一自然地理因素”比“第二自然地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其中,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地形等地理特征对城市起源发挥的作用比农业环境、其他城市的距离更大。(魏巍,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