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ier
返回列表
为什么企业要与当地大学合作?
时间:2018-10-24

文献来源Fitjar R D, Gjelsvik M. Why do firms collaborate with local universities?[J]. Papers i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2017:1-12.

摘要:本文研究了为何公司有时会与当地大学合作,而不是与高质量的大学进行远程合作。现有的研究大多依赖于本地化的知识溢出模型(LKS)来解释这一点。该模型认为,跨距离的知识转移代价高昂,在本地进行协作可以降低知识转移时信息丢失的风险。然而,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也可以解释这种模式:首先,如果当地大学能够做出有益的贡献,企业可能会选择不再观望;其次,企业也可能将合作视为一项长期投资,帮助当地大学提高研究质量,并希望在未来受益;最后,公司可能希望为当地社区做出贡献。文章用这些额外的动机扩展了LKS模型,并利用企业的23个半结构化的采访数据来研究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知识溢出,地理邻近,合作

一、引言

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通常是地方性的(MansfieldLee 1996;D 'EsteIammarino 2010)。之前的研究对那些远离高质量大学的企业所选择的合作模式很感兴趣:他们是愿意在本地合作,还是更喜欢与高质量大学进行远距离合作(Laursen et al. 2011)。本文特别关注企业是否愿意接受较远的距离,以换取更高质量的研究(D ' este et al. 2013;Muscio 2013)。如果在校企合作中,大学质量与地理距离是呈反比的关系(Garcia et al. 2015),那么意味着存在与高质量大学的远程合作和与低质量大学的本地合作两种合作模式。后一种选择不太为人所理解,因为很少有研究专门探究企业与质量较差的当地高校合作的原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虽然LKS模型能够在解释上述企业决定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的原因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并不充分。还存在以下三种扩展的解释:企业通常在本地搜寻合作伙伴并遵循令其满意的原则,而不是试图最大化知识溢出(本地化合作伙伴搜索模型)。一些企业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在当地建立一个好的研究机构,这可能在未来的合作发展中变得有用(动态知识溢出模型)。最后,与当地大学的合作即使从长远来看也并非一定是有益的,其取决于企业对当地社区(地方社区模式)做贡献的意愿的大小

二、数据选择

为了检验这些模型的实证相关性,我们依赖两个数据来源:首先,我们简要报告了2013年对2000家挪威公司的调查结果(有关调查的详细信息,请参阅FitjarRodriguez-Pose 2017)。这提供了那些与本地和非本地大学合作的公司的信息,让我们了解这种合作有多普遍,以及哪些公司在本地和非本地进行合作。为了了解这些公司与当地大学合作的动机,我们使用了第二个、也是主要的数据来源:对参与这种合作的公司进行定性采访。为了具体解决利益问题,我们研究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面临研究质量和距离之间的潜在平衡的公司。这些公司位于排名较低的机构附近,与这些大学合作。我们在与参与这些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研究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有几家公司还与非本地大学合作,提供与当地大学合作以及选择一个更遥远的合作伙伴的信息。

三、模型构建

文章采取本地化知识溢出模型(The localised knowledge spillovers model),假设公司n决定与大学合作以获取新知识1。它可以选择J大学作为其合作伙伴,每个潜在合作伙伴提供一定的效用。因此,与大学j合作得出的效用是j = 1...J。选择是相互排斥的:对于已定义的选择实例,公司只能选择一所大学。由于项目结果事先未知,并且最大化其预期效用,因此无法直接观察效用。

公司将会选择i大学当且仅当

i大学合作的效用可以表示如下:设Ki所拥有的相关知识的度量,其可以由公司获得;D是衡量跨越远距离传递该知识的成本的度量,D将取决于知识的类型(例如,它是如何可编码的),以及与大学的地理距离;X是影响协作预期效用的其他因素的向量;每个因素的影响可能因公司而异,具体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吸收能力。则合作的期望效用变化为:

在本地化合作伙伴搜索模型中,公司不会在所有可能的大学中进行选择。他们只考虑来自知名和可信赖大学的更有限的子集的大学,他们也愿意与他们合作。该子集构成了公司的考虑因素(CarsonLouviere 2014),其部分内生决定。考虑大学的概率是该伙伴的地理距离的函数,以及相关知识和其他特征的存量,如果表示公司考虑的大学子集。

四、结论

文章发现,公司与大学的合作通常是在当地进行的,本文主要使用LKS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在LKS模型中,与大学的合作是企业研究质量的一个函数,其与跨距离传递知识的成本进行权衡。作者发现,从大学获取知识,通常是为了短期利益,这是合作的主要驱动力。一些人更强调校企在地理上的接近,这使得非正式的沟通和频繁的会议成为可能,尽管其他人认为这并不重要。但是,LKS模型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公司与当地大学合作。

公司将有限的几所大学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通常寻求满足其研究质量而非最大化其研究质量。合作可能是正在进行的关系和以往成功合作经验的结果。地理因素显得不那么重要,是因为知识转移的成本更大,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公司或者大学通常是合作伙伴寻找的起点。如果当地的研究人员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这份工作,公司可能会与他们合作。正如本文和其他研究(D 'EstePatel 2007)所强调的那样,随着公司寻找个人学者而不是整个院系或大学,公司对可管理考虑集的需求得到了加强。当超过一定水平时,质量可能无关紧要:如果合作伙伴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就足够了,因为额外质量的边际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当地的大学没有足够的能力,公司仍然可以合作,因为其他动机也会起作用。企业可能希望从该地区研发能力的发展中获得长期利益,尽管它们认为该项目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多好处。知识不仅会从大学溢出到产业,也会从另一个方向流动。因此,需要从一个更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如动态知识溢出模型。这些动态通常发生在由接近性促成的长期的关系。其他公司只是想简单地为社区做出贡献。特别是当地的业主,他们可能会把自己视为社区的一部分,在那里他们想要有所作为。当地的大学是社区的重要机构,并且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些捐赠很少以纯粹的慈善形式出现,但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表达,即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对公司价值有限的项目上。因此,与大学合作的动机可能超越了知识交换,即便是通过诸如研究合同等核心机制进行组织。

这三个备选模型都是在LK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和扩展的。然而,即使在缺乏本地化知识溢出的情况下,所有人仍将预测一种以本地大学-产业合作为主的模式,并与高质量大学进行一些远程合作。如果合作伙伴搜索从本地开始(如本地化的合作伙伴搜索模型),如果合作伙伴是长期的(如动态知识溢出模型),如果社区贡献主要指向本地社区(如本地社区模型),这种情况就会出现。这意味着现有的经验证据表明这种模式不足以证明LKS模型的准确性。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检验大学-产业伙伴关系中的知识溢出是否确实依赖于地理邻近。(朱俊丰,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