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政策纵览
Policy Overview
返回列表
【地方】(2015)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17-04-08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2015年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23日

沈阳市2015年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沈阳市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新城新市镇发展质量,继续加快城际连接带建设速度,稳步推进与周边城市和重点领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沈阳经济区合作机制,不断增强沈阳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全面提升新城新市镇发展质量

(一)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辽委发〔2014〕16号)要求,按照《沈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规范发展新城,积极发展新市镇,探索智慧城市新模式,提升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继续把新城新市镇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发挥各新城新市镇及主导产业园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以改革创新和稳定增长为主线,确保新城新市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低于上年水平。[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建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规划国土局,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增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不断完善新城新市镇城市功能,增强新城对人口、产业的吸纳能力;重点推进铁西产业新城、蒲河新城、沈抚新城、浑南新城、永安新城、浑河新城的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加快电力、燃气、给水、排水、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启动一批学校、医院、养老、文体设施、商贸地产等社会服务业项目及广场、公园、绿地、亮化等建设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水平;加强新城新市镇环境项目建设,推进污水、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责任部门:沈北新区、浑南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促进产业和新城融合发展。发挥佟沟新城、沈北新城、胡台新城、沙河新城、细河新城连接中心城区和乡镇广大腹地的重要节点作用,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城市建设规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带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为重点,增强新民新城、近海新城、法库新城、康平新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规模化产业,将兴隆堡新市镇、大民屯新市镇、清水台新市镇、姚千户新市镇打造成为服务新城和辐射周边区域的特色新市镇。[责任部门: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四)强化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突出抓好第一批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140个新城新市镇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双进双解”活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顺利推进、按计划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中德装备园、新松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各区、县(市)赴欧美、日韩等国家和香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吸引更多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投资落户新城新市镇主导产业园区。[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局,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全方位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以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铁西产业新城装备制造、现代建筑,蒲河新城农产品深加工、手机(光电),浑南新城软件及电子信息,永安新城中国特种机床装备城,大东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以打造区域支柱产业为重点,调整提升浑河新城金属新材料、胡台新城包装印刷、法库新城陶瓷及通航、近海新城铸锻造等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集成电路装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发展沈抚新城民用航空、棋盘山泗水科技城健康医疗、康平新城高新复合材料等新型产业集群。[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快城际连接带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完善城际连接带发展规划。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沈抚新城总体规划》和《沈抚新城基础设施规划》,配合省政府启动沈铁、沈本、沈辽鞍营、沈阜等城际连接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城际连接带功能区布局、产业衔接、基础设施共建和各领域分工协作等进行统筹规划,依托交通通道和产业开发大道,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完善新城新市镇发展体系,加速推进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沈阳连接周边城市的交通带、产业带和城镇带,提升沈阳与周边城市的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构建大沈阳都市区格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局,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七)重点推进沈抚同城化发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沈抚同城化工作要求,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沈抚同城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同城化市场体系,推动两市人才、资本、商品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和低成本快捷流动;重点推进就业、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同城化发展。[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浑南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

(八)加快沈抚新城的建设步伐。按照“省市统筹、市区分建、统分结合”的模式,围绕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生物科技、健康养老、通用航空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沈抚新城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在项目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城功能配套;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民安置房建设,实施路网及小区改造工程;将沈抚新城建设成为沈抚两市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优化承载区和平衡两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绿色生态区,力争成为国家同城化发展的先导实验区。[责任部门:浑南区政府]

(九)推进沈铁城际连接带建设。以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快推进沈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以产业规模和实力,促进沈铁两市产业互动互补;以法库东湖新城辽宁北部物流节点项目建设为核心,打造集粮食收购、仓储、加工、交易及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一体的物流便捷大通道;充分发挥铁岭承接沈阳产业转移的先行优势,推动沈阳汽车城与铁岭改装车产业基地在产品配套、科技研发及人才技术培训方面的相互衔接,逐步实现我市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带。[责任部门:沈北新区、大东区、法库县政府]

(十)推进沈本城际连接带建设。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与本溪药都在相关配套、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开发机场资源,发展空港经济,建设国际空港商务城,做大做强临空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民用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向南延伸;利用我市和本溪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沈本绿色休闲度假带,通过推出不同主题和特色的黄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产业合作的新突破,建设成为新的经济产业示范带。[责任部门:苏家屯区、浑南区政府]

(十一)推进沈辽鞍营城际连接带建设。重点支持苏家屯区沈辽鞍营城际连接带“桥头堡”建设,打造连接带上新兴产业增长区;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强浑南区和苏家屯区的高科技、商贸会展产业,加快国际会展商贸城建设,积极申办国内外大型展会,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心城市;支持铁西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面向沈阳经济区开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平台,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借助出海货运铁路、出海产业大道、沈阳至辽中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互动发展,建设产城融合、港区联动的示范带。[责任部门:苏家屯区、浑南区、辽中县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十二)推进沈阜城际连接带建设。加强沈阜两市产业互动和项目合作,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推动阜新化工、农产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与我市相关企业的对接沟通;推进两市在果品经济林示范区工程、良种、果树矮化栽培技术、优良苗木供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聚区、沈阳国际物流港建设,增强对沈彰新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我市新民新城与阜新沈彰新城两个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拓展产业链条向沈彰新城延伸;将沈阜城际连接带打造成我市向辽西北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城市扩散的重要通道,为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产业发展互动、资源优势互补的经济示范带。[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农经委,于洪区、新民市政府]

三、稳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区优质资源共享

(十三)加快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沈阳中心城市交通功能,加快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南北二干线、地铁4号线等工程,加快建设地铁9号线和10号线、新南站主体工程;完成二环快速路二期、迎宾路高架桥节点工程,推进城际公路、交通枢纽和城市出口路与五条城际连接带的互联互通;打造沈阳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推进沈阜开发大道彰武连接线及延长线改扩建、沈铁二号公路、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沈阳至新民城际铁路、沈阳至辽中城际铁路、沈阳至辽阳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沈抚、沈本城际间公交化运营。[责任部门:市建委、规划国土局、交通局、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区、县(市)政府]

(十四)拓展金融领域服务范围。全面落实沈阳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方案,加快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把金融业放在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争取设立东北振兴基金、发展民营银行等金融改革试点,为沈阳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以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契机,大力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推动产业、科技、文化与金融资本相对接;推进盛京银行辽阳、铁岭分支机构布局;推进沈阳经济区内登记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按同城原则开展经营活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市场)业务范围涵盖沈阳经济区所有城市,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率先推出“科技板”,将科技型企业纳入中心挂牌,实现科技金融的结合。[责任部门:市金融办]

(十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沈阳经济区内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继续坚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政策,东北育才中学和沈阳二中对经济区合作城市的招生规模不低于上年水平;积极开展沈抚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责任部门:市教育局]

(十六)加强旅游市场资源整合。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资源,成立沈阳经济区涉旅企业联盟,统筹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协同发展;推进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创办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中心,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举办沈阳经济区千万市民公益游活动,实现旅游客户互动互换;发行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一卡通,推动旅游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责任部门:市旅游局]

(十七)推进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网上异地就医协查、异地安置信息登记变更、就医初审及政策指南等功能,提升医疗信息一体化水平;加快急救网络建设,重点推进沈抚铁三市急救体系一体化;积极开展沈阳经济区医疗保险一卡通合作,加快沈阳经济区异地居住人员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建设。[责任部门:市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十八)促进文化产业相互交流。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一体化,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中心城市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携手经济区城市建设全国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进一步实现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联盟奠定基础;承办好第六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沈阳经济区各市联合举行推进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专题启动仪式,共同签订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产业发展。[责任部门:市文广局]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重点领域综合配套改革

(十九)推进沈抚同城化配套改革。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推进沈抚同城化合作机制创新;发挥省级顶层设计、协调推动作用,建立沈抚两市、沈抚新城片区间及时有效的磋商交流机制;探索在合作机制、统筹规划、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市场要素、公共服务领域同城化等方面的新突破;将沈抚同城化作为沈阳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配合省政府研究制定支持沈抚同城化发展的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的更大支持,力争将沈抚同城化列为国家同城化改革试点,为沈阳经济区乃至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浑南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

(二十)加大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选择一批重点行业、企业和项目,集中资源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市工业发展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要向泗水科技新城、化工产业园、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城等重点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倾斜;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大浑南为核心,促进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发展新高地;突出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导,推进沈阳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提升整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能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新城新市镇放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城新市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科技局,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十一)加快综合配套改革专项试验。按照省政府批复方案要求,扎实做好于洪区“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苏家屯区“沈阳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新民市“沈阳经济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法库县“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大东区“沈阳经济区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优势产业升级带动老城区改造发展试验区”等专项改革试验工作;总结推广于洪区、法库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及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责任部门:于洪区、苏家屯区、大东区、新民市、法库县政府]

(二十二)开展改革试验中期评估工作。配合省政府开展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结和中期评估工作,全面评估国务院批复沈阳经济区总体方案以来的发展建设情况,找出问题的瓶颈,进一步推动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配合省政府研究制定并完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评价考核体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明确新型工业化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对产业分工布局、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产业金融发展等进行系统谋划,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化轨道;加强新城新市镇及主导产业园区考核评价工作,为调整新城新市镇功能定位和布局规划、实施产业园区分类管理、制定支持政策提供依据。[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加强与经济区各市协调联动,提升区域合作整体水平

(二十三)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新战略。借助“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政策效应、开发效应和开放效应,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进一步增强沈阳经济区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战略核心作用;携手经济区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扩大招商领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央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形成合力,取得实效;促进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出海港口对内陆腹地的支撑作用,实施“港区联动”,加快内陆港建设;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意见》(辽政发〔2015〕4号)要求,全面推进沈阳与阜新区域合作和互动发展,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要素市场建设、对口帮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四)推进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新体制,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协调联动,共同争取国家对沈阳经济区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沈阳与其他城市间的双边、多边合作,宽领域、多层次、分类别推进市场要素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区域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化解城市间产业分工、企业迁移、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城市接壤地带的规划建设,重点在产业布局、路网对接、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先行突破;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的统一协调工作,携手周边城市合力助推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形成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五)扩大沈阳经济区对外影响。加强对国内外城市群建设发展研究,充分借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沈阳经济区发展实际,有效吸纳、选择复制、推进实施;加大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沈抚同城化发展等重大题材的宣传力度,提升国内外知名度;充分利用中国沈阳经济区网、各大新闻媒体平台,加强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设动态宣传,适时组织专题访谈、系列报道、新闻发布、广告推介等多种形式活动,扩大沈阳经济区国内外影响力,为沈阳经济区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